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劳动为祖国庆生!

2016-10-01 工人日报记者 工人日报

国庆节期间,各地各行业仍有许多职工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而他们的坚守,是为了其他人能够享受到美好的假期。

工人日报(ID:grrbwx)记者在多地采访,记录下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十一”期间流下的汗水。 

云南昆明:景区保洁工那一抹动人的橘色

环卫女工杨水芝在打扫马路。

101日凌晨5点,昏暗的路灯透过树叶零星地洒落到路上,没有行人,没有车,这个时候,大部分人仍然沉浸在睡梦中,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海洁环卫公司道路保洁员杨水芝已经开始一天的工作。

记者在滇池大坝见到杨水芝,“老杨,前面有个塑料袋,去拾一下。”同事刘树梅对正在清扫街道的杨水芝说,“再热都不能脱反光背心。”

杨水芝身着橘色长衣绿色长裤,外穿一件反光背心,头顶遮阳帽,脸上蒙一只大口罩,只有眼睛露在外面,拿着扫帚和撮箕的手上还套着一双棉线手套,这身密不透风的装扮,走在云南的街上显得格外“另类”。

“你这样穿舒服吗?”记者问她。“没办法,这是必须的,为了安全,警用反光背心是公司特意为我们订的。”

杨水芝告诉记者,国庆节期间,垃圾比平常多了两三车。以前工作从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中午可以休息,现在黄金周滇池大坝人流多,除了增派工人清扫,每人还得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从凌晨5点要干到晚上7点。

“国庆七天上班都要比平时早20分钟,工作量也比平时大一倍。”干了10年环卫工作的杨水芝总结经验,“扫帚每分钟要挥动40次,这样才能把道路清洁好。”

“你看这两张照片,前一张是早上九点道路脏乱不堪,后一张是清理后的照片,你看看多干净,”杨水芝指着手机中的两张照片说。在她的手机相册里,保存的不是和亲人团聚的合影,而是各种卫生死角及整改后的照片。“这些都是我的工作成果。”

这几年,杨水芝先后获得度假区“最佳城市美容师标兵”、“巾帼岗位能手”、“爱岗敬业标兵”,“这三个奖项是对我付出的肯定,有时候觉得累了就拿出来看看。” 

福建福州:供水维修工 24小时待命的“供水120”

 

管线维修工万宋军冒雨抢修自来水管道。

“十一依然待命,没有出行计划。”万宋军在福州自来水公司管线抢修班工作了20余年,从没休过假,也从没出过远门,因为对于供水抢修而言,要保证一年365天、24小时待命。

见到万宋军时,他刚冒雨从抢修现场回到值班驻地。而前一天晚上,福州市二环路上的一处消防栓坏了,一直漏水,由于市政建设项目多,阀门被掩埋,万宋军和其他三名同事深夜摸黑奋战了6个小时,忙到凌晨2点多才回家,第二天照常工作。

万宋军所在的鼓楼区抢修队,像他这样的抢修工有20名,被编排了2班,24小时轮班,保证在接到居民热线抢修单后1个小时内赶到现场,经过止水、配件、修补等工序,24小时内完成抢修任务。万宋军介绍,仅鼓楼区每个月都要接300多单,平均一天十单以上。漏水、爆管、市政供水设施的损坏、井盖塌陷掩埋……任务单一来,他们都要到现场查看,抢修。

除了抢修自来水管道,保障福州市区供水不瘫痪,他们还要协助其它部门抢险、排水,保障城市正常运转。国庆前夕,“鲇鱼”台风来袭,特大风雨交加之下,福州城区一片汪洋,台风登陆前,抢修队已接到通知。登陆后,他们分批次在各受淹较严重无法通行路段待命,由于内河水位高过路面,等水位下降,他们立即打开沿线排水井盖排水,一天两夜后,台风渐退才稍稍松了口气。

作为队长,万宋军告诉记者,从事抢修工作,手机不能关机,在家也是“待工作状态”,常常深夜电话一响,立马去现场。因为起夜次数太多,“现在我跟爱人都是分床睡,接电话只敢躲在厕所里小声讲。”抢修队的同事们调侃自己“下班不像下班”,但他们又早已习惯了这种状态。

 “节假日是我们最忙的时间。这些年,我们都不敢出福州市太远。”假期他们要值班保证居民供水,并处理突发事件,因为节假日居民都休息在家,一旦管道出问题,对正常生活影响更大。“断水,饭没法吃,厕所没法冲。”

抢修的艰辛,让很多年轻人难以接受这份工作,万宋军说他进队这些年,几乎没招过新工人,也没人愿意来。 

湖南衡阳:铁路信号工昼伏夜出的高铁“开窗”人

任克刚在黑夜中维护高铁安全。

9月30日,凌晨2时8分。最后一辆列车呼啸而过后,工长任克刚打开了车站通往铁道的那扇小铁门。按计划,1人在站内联络,2人在信号机械室作业,其余5人随他上线路。

这是国庆长假前,湖南省广铁集团衡阳电务段衡阳南信号车间管辖的谭子山南站信号工区最后一次“开天窗”。“天窗”是指在运行图中不安排列车运行,或者调整、抽减列车运行的时间,设备单位的工作人员会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施工和维修作业。

“夜间的垂直天窗,是高铁开通之后才有的。”任克刚对记者说,“‘垂直’指这段时间内不会有列车经过。”借着头灯的光亮前后一望,工区管辖的27公里线路空旷得可以跳舞。今天的工作是道岔转辙机的缺点整治,走到8号转辙机,几个小伙子操作起来:揭盖子、扳螺丝、连接油压表……

“开天窗”首先要练就的不是技术,而是昼伏夜出的作息。任克刚的“天窗”基本固定在每周二、三、五的凌晨2点到6点,睡觉时间被切割成早上8点到12点、晚上9点到凌晨1点半。“刚‘开天窗’的人,要么整天睡不醒,要么整天睡不着。”

时间久了生物钟就定下来了,即使是休息日他们也容易在半夜惊醒,辗转到天亮。“朋友越来越少,他们出去玩,我们在睡觉。”

夏天时,头灯作为黑夜中的光源,会吸引无数的蚊虫,“驱蚊水根本没用,蚊子多到能飞进嘴里。”到了冬天,起床就是个难题,如果正好维护桥梁上的设备,刺骨寒风让人难以承受。去年,李俊有机会调回地处市郊的衡阳南信号工区,思来想去最终放弃了。“有人比我更需要回去,从工区成立我就一直在“开天窗”,现在不听列车经过的声音反而睡不着了。”

近半个小时的测试与检修后,8号转辙机完全恢复正常。任克刚感叹说:“过去在普通列车线,‘开天窗’时会有列车经过,与旅客四目相对很有成就感;现在,我们完全在幕后了。”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半,任克刚朝下一个作业点走去。两个半小时后,6名信号工再次穿过小铁门,准备入眠。他们身后的高铁线,迎来了黄金周的大客流。 

山东青岛:港口装卸工集装箱在高空此起彼落

青岛港集装箱装卸作业。

101日,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上,一下子挤满了14条船舶,其中,仅300米以上的大船就达到5艘,“长锦”、“马士基赛朗”、“地中海卡莉娜”等载箱量超过8000TEU的世界级大船的钢铁身躯一线摆开,桥吊巨臂伸展,集装箱在高空此起彼落,蔚为壮观。

国庆节期间,港口承担着货运进出装卸的重要任务。当班的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一大队全体员工坚守在岗位上。在“阿拉伯娜斯瑞亚”轮和“赛扬马士基”轮的作业中,全体职工不仅创出提前2小时完船的佳绩,而且在“赛扬马士基”轮的作业中,保持着船时效率每小时225自然箱的高效,最终使该轮提前1.5个小时完船。

作业现场,操作一大队队长李新说:“今天现场生产特别忙。”

“港外过节、港内大干”历来是青岛港的传统,走遍青岛港四大港区,不管是在董家口港区的40万吨矿石码头上,还是在油港区的实华公司30万吨原油码头上,大港区的邮轮母港上,车船如织、马达轰鸣,奏响了青岛港特有的国庆节“劳动号子”。

同样坚守在岗位上的,还有港口的建设者们,在董家口—潍坊—鲁中、鲁北输油管道工程建设现场,建设大军放弃节日休息,从早到晚,加班加点奋战在建设工地中。在潍北罐区和董家口摩科瑞罐区的工地上,在青岛前湾集装箱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工地上,职工们都在加班加点、昼夜奋战,加快推进建设进度。

据了解,国庆节当天,青岛港共有66条船舶在港作业,5000多名干部职工坚守岗位。

(本报记者  黄瑜  李丹青  罗筱晓  杨明清  黄康  本报通讯员  谢湘艳  焦兰坤)

猜你喜欢

爱国 | 央视拍了一支广告说 :今天大家可以这样爱国!

缅怀 | 烈士纪念日,向英雄致敬!

本期编辑:贺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